现在很多父母给孩子的小名,都是比较随意,也比较逗乐。现在尤其效仿明星给孩子用食物起小名,比如可乐,酸奶,土豆,肥鸡等等,让人忍俊不禁。但是在古代给孩子起小名的意义,大多是为了孩子好带,因此用动物给孩子起小名的更多,而有些则是给男孩起一个女孩的名字,认为这样更容易养活。
宝宝起小名的传统方法
据载,我国秦汉早期就有了取乳名“小名”的类称。历史上最有影响的“小名”,当属晋成公的小名“黑臀”了,晋成公的屁股很“黑”。后来,我国贵族阶层便开始“讳小名”,认为不雅,有贻笑大方的嫌疑。所以渐渐以“大名”“学名”和“字”为主,以供社交场合使用。
1、宝宝起小名一般传统上借用身边周围的金石、花鸟、鱼虫,甚至是禽兽之名,随口叫成,容易琅琅上口,好记好叫。如顾恺之小名“虎头”,陶渊明小名“溪狗”,王安石小名“獾郎”,郭沫若小名“文豹”,赵丹小名“锁儿”等。
2、宝宝起小名一般传统上或出于特意取用的,像阿三阿四、阿猫阿狗、铁蛋柱子之类,既有亲昵怜爱,又有卑贱、易“养活”的意思。
3、宝宝起小名一般传统上讨个吉利口彩,如家宝、来福、喜儿等,直言不讳地表达了起名者的美好愿望。
宝宝起小名的传统
名人的小名大全
历史上最有影响的“小名”,当属孔子的小名“丘”。而最有趣的“小名”,则莫过于晋成公的小名“黑臀”了。晋成公的屁股之所以很“黑”,传说是由于“其母梦神规其臀以墨”的缘故(《国语·周语下》)。看看其他名人的小名是什么样的呢?
楚公子子皙,名"黑肱"。
卫侯弟卫子叔,名"黑背"
齐桓公,小名"小白"。
晋文公,小名"重耳"。
晋献公,小名"虿"(虿,毒蝎)。
孔子,名"丘"(出生头顶内凹,圩顶,有似阿丘)。
孟子,名轲(《说文》:轲,接轴车也)。
孔丘的儿子,小名"鲤"(因鲁昭公送鲤鱼贺喜)。
刘邦吕太后,名吕雉(雉,野鸡)。
西汉大将樊哙(哙,咽下去,鸟兽嘴也)。
樊哙夫人名吕雊(雊,野鸡叫也)。
汉武帝,小名彘(彘,猪也)。
汉武帝外祖母,小名"臧儿"。
西汉大将陈豨(豨,大野猪)。
西汉司马相如,小名"犬子"。
魏武帝曹操,乳名"阿瞒"“吉利”。
蜀汉后主刘禅,乳名名"阿斗"。
曹操部将吴敦,小名"黯奴"。
三国时将领东海郡昌狶(狶,同豨,野猪)。
晋代富翁石崇,小名"齐奴"。
晋代书法家王献之,小名"官奴"。
西晋文学家潘岳,小名"檀奴"。
东晋权臣王敦,小名"阿黑"。
东晋权臣王导,小名"阿龙"。
王导的长子王劭,小名"大奴"。
王导的小儿子王荟,小名"小奴"。
东晋顾恺之小名“虎头”,
东晋书法家王询,小名"阿苽"(苽,茭白)。
东晋书法家王脩,小字"茍子"。
东晋南蛮校尉殷顗,小字"阿巢"。
东晋宰相谢安,小名"阿大",
东晋名将谢石,小名"石奴"。
东晋东阳太守谢朗,小名"胡"。
东晋车骑司马谢韶,小名"封"。
东晋名将建武将军谢玄,小名"遏"。
东晋武翼郎谢渊,小名"末"。
东晋诗人谢灵运,小名叫"客儿"(寄养在外,后归籍)。
东晋江州刺史桓冲,小名"买德郎"(幼年换羊)。
晋代诗书画家顾恺之,小名"虎头"。
东晋征西大将军陶侃,小名"溪狗"。
晋代那位"囊映雪"的孙康,小名"御奴"。
东晋望蔡公谢琰,小名"末婢"。
东晋陶渊明的叔祖陶范,小名"胡奴",陶渊明小名“溪狗”。
东晋建威将军桓嗣的小字"豹奴"。
东晋黄门郎王彭之,小名"虎豚"。
东晋尚书令王彪之,小名"虎犊"(彭之弟)。
宋武帝刘裕,小名"寄奴"(幼年丧母,寄养在舅舅家)。
宋前废帝刘子业,小名"法师"。
宋文帝刘义隆,小名"车儿"。
齐高帝萧道成,小名"斗将"。
梁武帝萧衍,小名"练儿"。
南朝陈后主陈叔宝,小名"黄奴"。
南朝陈大臣司马浩,小字"罗儿"。
《魏书》:高徽,小字"茍儿"。
《北史》:毕义雪,小字"陁儿"。